證明我的論述,
菁英運動員不是只唸體育系。
這樣運動的路才能更廣,更久,更開心。
日美歐之運動強國,
職業、非職業運動員收入來自於「社會企業」。不是國家!不是國家!不是國家!
國家要做的事:
1)好的體育教育讓全民參與,認識體育,熱愛運動及升級國家級運動科學與國際級場館建設。(美國運動訓練中心及科學研究級院所有)。
2)好的產業政策連結發展,包括經濟、競技、產業…等。並鼓勵民間建設體育運動場館(日本針對民間機構投入運動設備之成功模式)。
運動也有非職業,
不是什麼運動都可以成為職業運動。 但整體邏輯還是離不開運動需要社會參與及認同,才可能變成產業結構,才可能有更多人才願意投入運動產業。
https://www.bbc.com/zhongwen/trad/science-58142331?fbclid=IwAR3PV4HfFeg20G0Tf0c2Rlz4wGD6aVSU_es8n-E9o2Fyy9fxkRYqNFXa57w
大家加油💪